北 京時間2018年4月26日, 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指導,大眾侃車、億車、汽車產經網主辦,車聯天下、正點未來聯合主辦、網易特約協辦、億車發起等多家媒體支持舉辦的第七屆中國汽車領袖峰會在北京拉開帷幕。
北汽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徐和誼、奇瑞汽車董事長、黨委書記尹同躍、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楊學良以及長安汽車副總裁龔兵,在本屆峰會上就當下自主品牌車企所面臨的合資股比開放、汽車"新四化"產品發展趨勢以及未來如何構建新的汽車營銷模式等問題,就自己領導企業的現有及未來規劃和應對發表了獨到的業內領袖意見。
從2012年開始,在每屆北京-上海國際車展舉辦的 "中國品牌汽車領袖峰會"已構成中國汽車行業獨一的自主汽車產業領袖峰會,引起業界及輿論高度關注。歷屆峰會上,長安集團、北汽集團、廣汽集團、華晨集團和奇瑞汽車、吉利汽車等各自主車企董事長-總裁悉數出席,得到CCTV、中國汽車主流媒體、經濟觀察報、第一財經日報、汽車周刊、汽車通訊社、車市紅點等各大汽車媒體、自媒體及聯盟的支持。
面對當下世界汽車以及中國汽車行業所面臨的諸多發展新議題、新挑戰,尤其是政策引導的國內汽車行業開放、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等主戰略的指引下,合資股比進一步放開以及汽車電氣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大趨勢已經不可逆轉,在這百年汽車行業迎來巨變的關鍵節點。自主車企面對這機遇和挑戰并存的大環境下,如何強化自身實力,樹立國際知名品牌,引領中國乃至世界汽車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將成為此次峰會的重中之重。
隨著2018博鰲亞洲論壇論壇傳來的重磅消息:"中國將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在制造業方面,目前已基本開放,保留限制的主要是汽車、船舶、飛機等少數行業,現在這些行業已經具備開放基礎,下一步要盡快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特別是汽車行業外資限制。"
即改革開放以來,合資股比50:50的業內規則要被一舉打破。
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于去年10月就曾表示:"新能源汽車的合資股比限制將放松,最早到2018年將允許外資新能源汽車企業在自貿區建立獨資公司。"
其實,關于外資股比放開的話題,汽車行業內已經熱議多年。在去年4月,工信部、發改委和科技部聯合下發了《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規劃》中指出,中國政府將完善內外資投資管理制度,有序放開汽車合資企業股比限制,逐步打破原有的合資公司持股不得超過50%的限制。
同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7年修訂)》中,已經取消了對汽車電子和動力電池的股比限制以及放寬純電動汽車合資企業限制。至此,汽車業內普遍意識到,合資股比開放是必然趨勢,業內也開始把關注重點聚焦在怎樣放開以及何時放開上。
據了解,為使我國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盡快落地,國家發改委同各有關部門抓緊研究制定新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今年上半年將盡早公布實施。
可以預見的是,合資股比放開的重要新政將和大力新能源汽車的大趨勢密不可分,并首當其沖。
"合資股比的放開將對中國汽車產業進行冰與火的洗禮。"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講到。
"隨著合資股比的放開,中國自主品牌將在這場風暴中迎來列強的堅船利炮。中國的車企掌握核心技術的可能性和時間窗口,將大幅度的縮減。"徐和誼同時表示道。
面對這樣的挑戰,他提出了中國車企要積極著手進行三大舉措來應對這一新的挑戰。
第一、由過去性能比別人差,價格比別人低的高性價比競爭模式,轉變為性能達到或超過別人,同時價格比別人低的新時代"高性價比"模式。
第二、要達到形成新時代"高性價比"的目標,需要靠創新。而且中國企業在創新方面有著自己獨到的優勢。
談到如何創新,徐和誼拿中國的許多互聯網企業做例子。
"中國的互聯網企業現在已經用全面領先于世界的中國式互聯網思維成為了行業的先鋒領導者,看看他們的崛起之路,給了我們自主車企很好的啟示,現在可以說自主車企也到了需要創新性思維的時候。"
第三、中國車企現在正在積極的吸納大量的年輕人才力量,隨著他們慢慢融入企業再輔以自身的新時代創新思維,日后這批年輕的力量,對于企業來說是無價之寶。
2018年,北汽新能源正式提出“開放共享戰略”,推動企業實現由造車公司向科技平臺服務公司的轉型。開放的潛意詞是合作,這一戰略展現出了北汽新能源的實力、自信和格局。
就如同不久前宣布的合資股比開放,“開放”首先意味著更充分的競爭。這樣的環境,有利于那些有實力、有干貨的企業,而依靠政策保護生存的企業則將首當其沖面臨淘汰。北汽新能源敢于主動提出“開放”,其底氣來源于近年來市場的良好表現和技術的長足進步。自2013年開始對私銷售以來,到2017年北汽新能源銷量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70%,比行業平均水平高了30個百分點,連續五年蟬聯中國純電動汽車銷量第一名。在2017年,更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純電動汽車銷量冠軍。
在北汽新能源的技術路徑規劃中:2020年實現電動化,2025年實現智能化,2030年實現生態化。國創中心將成為這一路徑落地的重要推動力量。聚焦電驅、智能聯網、插電混動、輕量化、燃料電池、動力電池、電控等七大重點領域,北汽新能源的技術水準將達到全球領先水平。
面對未來汽車產業"新四化"大趨勢問題時,長安汽車副總裁龔兵表示道:
"在新一輪的車企全方位的競爭中,對于產品來講,最關鍵的就是智能化。"
隨后他就智能化這一議題就長安汽車目前在相關領域所做出的以及未來規劃的舉措和計劃做出了介紹。
"當前的汽車產業正處于時代發展的風頭,創新突破將中國汽車的生存之道。長安汽車認為,聚焦智能化就是變革突破的關鍵所在。"龔兵講到。
長安汽車董事長張寶林在之前企業戰略發布會上曾表示未來5-10年是長安的戰略機遇期,除了把握傳統汽車制造企業轉型和產品智能化的升級的大趨勢,在新能源領域更要積極推進“香格里拉戰略”的實施。
而本屆北京車展,長安共攜帶五款新能源車亮相,覆蓋SUV和轎車等多個細分市場,其中CS75 PHEV插電混動、逸動EV460純電動兩款明星產品足以證明長安汽車實施新能源戰略的決心和實力,未來新能源市場的博弈我們期待看到更多長安汽車的身影。
在談到如何構建未來新的營銷模式時,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楊學良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并拿領克品牌做了范例。
"車主方面,以男性為主,年齡是90后、80后,學歷收入水平都很高,因為男性車主占到了95%,我們覺得女性市場有待于挖掘,領克02也即將上市,我們相信隨著02投向,女性用戶的數量會提升。"
"領克借用前期大數據的的研究工作,精準的勾勒了領克01的目標用戶畫像,這位我們后面的精準營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而針對營銷的核心他提出了關鍵詞"品牌、造型、調性、服務與安全。"
主打差異化品牌,確定品牌調性、符合新時代消費者的造型設計、提供以用戶為本的服務以及打造行業領先的產品,是新時代對中國自主車企提出的新要求。
對中國汽車產業而言,這是一個最美好的時代。在改革開放的40年里,中國汽車產業從無到有,從艱難起步到成長壯大。到2009年,中國汽車市場更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而這一桂冠,至今已有 9年。
吉利汽車宣布企業已進入3.0發展階段,特別是2015年公布了“藍色吉利行動”新能源戰略,定下“2020年實現200萬輛銷量、其中90%為新能源車”的“20200”戰略后,吉利就走上了新能源汽車大發展的轉型之路。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CEO兼總裁安聰慧表示,2018年是吉利從高速度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年,吉利將摘掉傳統車企的帽子,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和新能源企業。
三年下來,吉利在燃油車市場取得了突出的業績,成為新晉的自主車企領頭羊。數據顯示,2017年吉利汽車總銷量達124.7萬輛、同比增長63%,業內罕有;2018年一季度總銷量共計38.6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39%,勢頭依然強勁。然而與燃油車高歌猛進的態勢相比,吉利新能源的表現只能用遜色來形容。目前吉利旗下有僅有帝豪EV和帝豪PHEV兩款新能源車,2017年吉利新能能源憑借純電動車帝豪EV實現了2.5萬輛的年銷量,雖然單車業績并不算差,但是同期北汽和比亞迪憑借更全面的產品線年銷量達10萬輛以上。再者,要兌現“2020年新能源車銷量占比90%”的目標,毫無疑問吉利需要在產品、渠道和運營方面全面發力。
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認為自主車企接下來發展的最終目標,就是建立國際知名品牌。
"所有的中國企業,特別是汽車企業,一定要把打造品牌作為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和目標。"
寫在最后
其實,就在4月17日,國家發改委明確表示,今年將取消新能源車外資股比限制。中國汽車行業將分類型實行過渡期開放:
2018年除了取消新能源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還將取消專用車股比限制。
2020年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將取消。
2022年,市場份額最大的乘用車(此處專指燃油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也將取消,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
通過5年過渡期,汽車行業將全部取消限制。
今年率先取消新能源車股比限制后,大眾、通用、豐田以及特斯拉等國外車廠將有望建立獨資新能源車廠,在中國境內生產新能源車,這將有效降低其生產成本與售價。比如目前完全依靠進口的特斯拉,在華建廠生產后,將能夠利用中國更低的生產成本優勢,同時無需繳納關稅,其Model S與Model X售價下降空間可達20萬以上。
對于中國汽車工業,合資股比的開放無疑將對自主汽車品牌造成巨大的影響。曾經因政策而不得不與自主品牌進行合作的國外汽車巨頭將紛紛成為競爭對手??梢灶A見的是,五年時間中將有大量的自主汽車力量倒下。
但發改委表示,只有開放才能激發市場活力、倒逼企業創新、聚集國內外資源。在五年時間中脫穎而出的自主汽車品牌很可能將整合為中國的國際汽車巨頭,與美日德的汽車產業正面抗衡。
中國汽車行業的洗牌時刻已經真正到來。
——END——
《汽車通訊社》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對不遵守本聲明、惡意使用、不當轉載引用《汽車通訊社》原創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