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面上新能源汽車產品越來越多,人們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也日漸提高。不過,關于新能源汽車的爭論卻一直沒有停過。人們爭論的話題,也從是否需要一款新能源車延伸到了對于油混、插電以及純電的技術討論上。不過,似乎誰都無法給出正確的答案。消費者、車企以及技術提供商,在看待新能源汽車發展這個問題上,角度似乎并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就在前兩天,小編參加了博格華納舉辦的技術分享會,作為一家老牌內燃機動力系統提供商,關于新能源技術的發展,它給出了屬于自己的觀點,也讓我從中學到了不少新知識。
現在,購買一輛混動車絕對是一件難事。好不容易才分清了HEV、PHEV、EREV等一堆專業名詞,而所謂的“Px混動”又是什么鬼?
其實這指的是電機的位置,用來區分各種有變速箱的并聯與串并聯(混聯)混動結構。這里的P是position的意思。對于單電機的混合動力系統,根據電機相對于傳統動力系統的位置,可以把單電機混動方案分為五大類,分別以P0、P1、P2、P3、P4命名,而以豐田油混為代表的車型則被命名為PS(Power Split)。
P0指的是將電機置于變速箱之前,用皮帶驅動BSG電機(啟動、發電一體機)。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帶有自動啟停功能的車型、微混動和48V弱混都是常見的P0架構。
P1架構的電機被放置在發動機曲軸上,位于發動機與離合器之前,取代了原來飛輪所在的位置。電機和曲軸轉速相等,電機因此需要有較大扭矩。其實與P0相仿,P1也支持發動機啟停、制動能量回收發電。同時電機與曲軸剛性連接,可以輔助動力輸出。本田第一代Insight和奔馳S400都屬于P1混動。
P2的電機被放置在發電機與變速箱之間,位于離合器之后。因為不必像P1一樣整合在發動機外殼中,布置的形式更加靈活。電機與發動機之間有離合器,因此可以單獨驅動車輪;在動能回收時也可以切斷與發動機的連接。同時還能與現有的變速箱(AT、DCT)很好地集成,因此P2是目前市面上混動車型采用最多的模式。
P3的電機位于變速箱輸出端,與發動機共享一根軸,同源輸出。其最主要的優勢是純電驅動和動能回收的效率。同時,P3會比P2少一組離合器,且純電傳動更直接、更高效。比如比亞迪秦,在急加速方面就表現非常突出。P3比較適合后驅車,有充足的空間予以布置。
P4的電機被放置在后橋上,包括輪邊驅動也叫P4。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電機與發動機不驅動同一軸,這就意味著車輛可以實現四驅。如果混動車型有兩個電機,比如WEY P8,屬于Pxy架構,在發動機前端和后軸都有電機,屬于P4的結構。
當然,不同的品牌大多都在這些“Px混動”架構基礎上有著自己特有的技術,但是基本原理以及應用都不會有太大改變。所以在面對那些新能源混動車型時,根據個人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出行需求的混動車型,如果你是居家所用又向往詩和遠方,那P2或者領克獨有的P2.5能滿足你的經濟性和續航性;如果你喜愛高性能又有錢任性,那么P3架構的法拉利LaFerrari也是不錯的選擇。
在這其中,博格華納更專注于P2構架作為當前推進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的核心方向。在之前的時間里,P2架構一直停留在零部件單獨供應上,你家提供電機、我家提供減速器,最后再由車企整合到一輛車中,帶來的駕駛體驗顯然有一定的兼容性問題。而打包成一體化方案后,電機技術也將從成本、穩定性、體積三個方面作出提升。
當電機系統一體化后,直觀解決的就是車輛動力系統的穩定性和一致性,當前很多車型為了使用P2架構,但又無法將電機系統做小,不得不對發動機進行調整,將四缸變為三缸,而一體化電機系統就將從體積優化上解決這個問題。
寫在最后
對于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像博格華納這樣的世界級零部件巨頭也不能給出太過具體的方向,多線發展仍然是技術提供者所需要面對的問題。而以技術開發作為根本的零部件供應商,像博格華納這樣的企業要比汽車品牌更深知找好技術方向的重要性,尤其是面對目前嗷嗷待哺的新能源行業。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